free page hit counter
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與神相遇 / 馬家驎長老

真正的信仰:認識神、認識自己。
雅各一生,聽到呼召,活出呼召。從雅各的人生故事思想信仰及生活教訓,也看出每件事都有神的安排:
一、出生
雅各就是抓的意思,從出生時抓住哥哥後腳跟出生,到遠離家回家時與神摔跤,也是緊緊抓住神要得到祝福。
父親以撒被動軟弱,母親利百加則是手腳伶俐。利百加為雅各欺騙以撒,看似利百加贏了,但害得雅各必須逃離家躲避以掃,從此利百加不再見到雅各,為此付出極大代價《創35:8》。
二、吃喝
《創25:29-34》雅各煮了紅豆湯給以掃,以掃貪戀眼前的利益,輕看長子的祝福。《創27:1-17》一頓野味,雅各用欺騙的方式,得到長子的祝福,目的雖然是崇高的,但也不能因此將手段合理化。
三、家庭
每個人的家庭生活,都是屬靈的操練《創25:28》父親以撒愛長子母親利百加愛么兒,偏心也傳承到雅各,雅各也是偏愛約瑟。偏心導致家庭的分裂,以掃要殺雅各,而約瑟的哥哥要殺約瑟。
《創33:2》雅各因為擔心以掃可能不原諒會傷害他,為了分散風險,將回家的隊伍精心安排,將妾的小孩擺在最前面,這樣的安排會在兒子心裡留下陰影,父母的所言所行都是兒子的範本。
四、睡覺
雅各生命中兩次改變生命的大事都是在睡覺發生的(創28:12-13)伯特利夢見天梯,雅博渡口摔角。
孤單寂寞時才能看見平常忽視的,當靜下心來尋求神,才是與神相遇的時刻。
五、 尋覓伴侶~拉結(29:1-14)
亞伯拉罕請老僕人到哈蘭,要替以撒娶妻,當利百加被問到是否同意這件極不尋常的婚事,她說我願意(24:58他們就叫了利百加來,對她說,你要和這個人同去麼?她便說,我要去)。猶太教作家堅稱,這個問答是拉比規定把女子嫁出去的時候,必須得到本人同意的聖經根據。
井旁的會面,藉著重複使用連接詞,使焦點集中在拉結,這個字傳統上翻譯為「看哪」,在故事出現三次,與前一章用法類似:第一次指向場景(井旁),第二次指向出場人物(羊、牧人),第三次指向故事焦點(拉結)。
有一些細微的徵兆出現,也許太細微了以致雅各未曾察覺。拉班有兩個女兒,大的利亞,小的拉結。在這裡,兩兄弟/姊妹的題旨再次浮現,大的以掃,小的雅各。
雅各因愛而忍受七年苦工,然而這七年的等待,好像幾天一樣,因為他愛拉結。
儘管在雅各成婚之夜的第二天,他發現躺在她床上的,不是他為之工作、苦候七年的美麗拉結,而是他那眼睛沒有神氣的姊姊利亞。雅各跟他同睡過,已經合法成婚了~不過對象錯了,或者他這麼想。今天這個社會,許多人也這麼想(已經合法成婚了~不過對象錯了)。
六、 婚姻
婚姻通常有兩個問題:第一,得不到你所期待的;第二,所得的不是你期待的。
雅各和利亞的故事,還有許多地方激發我們鞏固並深化婚姻。
1.婚姻要有創意,就是在伴侶關係、彼此關顧、互動行為上花心思。利亞雖然失寵,愛的言語仍然坦率而有心思。
婚姻好像舞蹈,不斷有動作和變化。配偶雙方一定都不是幾年前的那個樣子了。因此,婚姻是個不斷結婚的過程,並在每個階段,尋找恰當的方式說「我愛你」。
2.我們要知足,利亞和拉結的競爭就是一個例子,他們各自想得到對方擁有的東西。拉結有雅各的愛,卻想得到孩子,利亞有雅各的孩子,卻想得到他熱情的愛。
七、 工作
雅各形容他的工作時,用上幾乎接近奴隸的用語:不得合眼睡著、白日受盡乾熱,黑夜受盡寒霜(31:40)。後來他對拉班說「你又十次改了我的工價」,他把工作形容為「我的苦情和我的勞碌」
雅各就為拉結服事了七年;他因為深愛拉結,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。奴隸苦工能夠變成愛的工作,愛把種種工作轉化成事奉。
為愛一個人而工作,能把工作轉化為事奉。到了審判的時候,耶穌要說,你來探望我,你為我準備晚餐,你在公司照顧我,你給我披上衣服。正如他在比喻中說「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」。(太25:40)
八、歸向神歸向人
面對久違的弟兄前途未知,不確定以掃是否原諒他。他一面禱告,也一面規劃分隊前往。神的保守讓兄弟重逢能和平落幕。
在雅博渡口的摔跤,讓雅各瘸腿,他強烈渴望神的祝福。雅各曾經假扮以掃欺騙以撒,但神在這時候希望雅各要卸下面具,重新認識自己、誠實面對自己,才能與神相遇《約壹1:3》。
九、回家
雅各回到家見到以掃後,還是各自生活。而雅各的子孫眾多,也是各自分黨結派。利亞的孩子及拉結的孩子是一直到之後在埃及生活時,全家人才融合。
我們的信仰也要注重發展與家人(教會弟兄姐妹)的關係。
十、死亡
人終須面對死亡。我們應當時常預備死亡,這也是學習生活的第一步。
當雅各臨終前祝福約瑟的孩子,雙手交叉,約瑟以為雅各搞錯祝福的對象,要糾正,雅各說我知道。
與以撒當時年老眼目昏花不知道,到現在雅各也是年邁,但他知道。成熟的基督徒,永遠相信神有計畫。
結論:真正的靈修不是偏離生活,驗證靈修是虛還是實的辦法,就是實際生活。
我們要在日常生活裡跟隨神,在街上而不僅在教會,在辦公室而不僅在禱告室。
事奉並不限於教會內,更不限於教堂內,在家庭、路上、職場和世俗世界事奉神,達成神的旨意(這是事奉的真義)。
沒有平凡的生活,沒有一件事可容許我們看為沒有神。生活的一切都充滿了意義。
正如我們從雅各身上看到的,這是一生的過程,成為人、成為自己、與神相遇,是我們所有人畢生的志業。
猶太人艾波斯坦(Jacob Epstein)有個大理石雕塑的作品,他於1941年納粹大屠殺期間完成這作品。雕塑中,神與雅各扭成一團,他們的身體肌肉發達,他們腳尖對著腳尖,肩膀對著肩膀,頭對著頭,臉頰對著臉頰。那是一場激烈的搏鬥,但又是深深的擁抱。神的手很強壯,緊緊地抓住雅各,然而雅各的手臂乏力,於順服中下垂。神吸引我們這些不真實的人、詭詐的人緊緊抓住神,等到我們終於放下自以為是,會發現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的摔角,會不會只是一個深深的擁抱,神會在愛中緊緊的擁抱我們,再也沒有任何事情能使我們與神分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