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ee page hit counter
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好好生氣不要犯罪 / 高晧宇弟兄

雅各書 1:19-20
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,慢慢地說,慢慢地動怒;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。

生氣的結果與警示
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,但若放任不加節制,將可能導致犯罪甚至關係破裂。
聖經中的實例:
1. 該隱與亞伯(創世記)
怒氣未被管束,釀成人類第一宗兇殺案。
2. 約拿先知(約拿書)
傳道後的失望與不滿轉為怒氣,反映了內心的掙扎。
3. 亞哈隨魯王(以斯帖記1-2)
怒氣中驅逐王后,日後後悔。
4. 巴比倫王(但以理書)
被怒氣蒙蔽理性,做出衝動處置。
5. 基甸的回應(士師記8:1-4)
溫和回應批評,有效平息衝突,是正面範例。

怒氣的省思與應對
怒氣可能成為提醒與反思的機會,幫助我們看見被觸動的價值或未被滿足的需要。
思考問題:
1. 我們常為什麼事情而生氣?
2. 我們生氣時,背後的渴望是什麼?想控制?想被理解?
3. 如果主耶穌此刻在旁,祂會希望我如何回應這份怒氣?

聖經中的「義怒」與「節制」
怒氣若帶著真理與愛,有時可以成為建設性行動:
保羅責備彼得(加2:11)— 為福音真理挺身而出。
耶穌潔淨聖殿(太21)— 對神殿被褻瀆的義怒。
哥林多前書13章:「愛是不輕易發怒」— 怒氣若無愛為根基,將難以造就人。
以弗所書6:4:「不可惹兒女的氣」— 管教要有愛與溫柔。

怒氣與饒恕的關係
馬太福音5:24:主呼召我們要放下怒氣,主動與人和好。
羅馬書12:19:「不要自己伸冤,寧可讓步,聽憑主怒。」
耶穌的榜樣:祂不僅為我們的罪付出,更主動與我們和好。這是我們處理人際怒氣的典範。

結語
箴言19:11:「人有見識,就不輕易發怒;寬恕人的過失,便是自己的榮耀。」
主耶穌若在旁,祂會提醒我們——不是壓抑怒氣,而是轉化怒氣:以節制代替衝動,以寬恕代替懷恨,以真理與愛帶出和好。
讓我們學習「好好生氣」:不被怒氣控制,不讓怒氣成為犯罪的出口,而是成為讓神動工的空間,見證出屬神的智慧與榮耀。